客觀歸責理論

Guest
客觀歸責理論是一種法律理論,用於判斷行為人是否應該對其行為所產生的後果負責。根據這一理論,只有在以下條件下,行為人才能被歸責於其行為所導致的後果:
  1. 行為人的行為製造了一個法律所不容許的風險,並且這個風險在具體歷程中實現,導致構成要件結果的發生。
  2. 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即如果沒有行為人的行為,就不會有相應的結果。
  3. 行為人的行為在構成要件的效力範圍內,即結果落於避免風險的規範保護範圍內。
客觀歸責理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進行檢驗:
  1. 行為是否製造不被容許的危險:這一層次主要檢驗行為是否製造了不被容許的危險。如果行為降低了風險或是在容許危險範圍內,則不能將結果歸咎於該行為。
  2. 危險行為是否導致結果發生:這一層次關注危險行為是否在因果流程的常態上導致結果的發生,以及結果是否在規範的保護目的內。如果危險行為升高了風險並且在規範的保護目的內,則結果可以歸責於該行為。
  3. 因果歷程是否在構成要件的效力範圍內:這一層次主要涉及參與他人故意的危險行為是否應被歸咎,以及屬於專業人員的負責範圍應該歸咎於誰的行為。
客觀歸責理論的目的是確定行為人是否應該對其行為所產生的後果負責,並且避免將無關的人或行為歸咎於結果。這一理論在刑法和民法等領域都有應用。
 
O

Okey

Guest
行為人之行為製造一個法律所不容許之風險,而該風險在具體歷程中實現,導致構成要件結果之發生,該結果係落於避免風險之規範保護範圍內,該結果方可歸責於行為人。

客觀歸責理論的要件包括:
  • 行為製造不被容許的風險:行為人之行為必須製造一個法律所不容許的風險,例如,駕駛酒後駕車、違規使用槍枝等。
  • 風險實現:行為人之行為所製造的風險必須在具體歷程中實現,例如,酒後駕車發生車禍、違規使用槍枝導致他人受傷等。
  • 結果落於規範保護範圍內:行為人之行為所製造的風險必須落於規範保護範圍內,例如,酒後駕車違反交通規則、違規使用槍枝違反槍械管制法等。
客觀歸責理論的優點是:
  • 簡明易懂:客觀歸責理論的要件比較簡明,容易理解和適用。
  • 適用範圍廣:客觀歸責理論適用於多種犯罪,包括故意犯罪、過失犯罪等。
客觀歸責理論的缺點是:
  • 過於形式化:客觀歸責理論過於注重行為的客觀結果,而忽視行為人的主觀過錯。
  • 缺乏彈性:客觀歸責理論的適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彈性,難以兼顧行為人的主觀過錯和客觀結果。
客觀歸責理論在大陸法系國家廣泛採用,也是我國刑法總則中採取的歸責理論。
 
留言

桃園iPhone維修淡水裝潢統包

若您希望獲取更多相關資訊,敬請加入掌握最新法律資訊!
官方LINE台灣法律論壇[臉書社團]

最新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