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信賴原則

Guest
刑事信賴原則是指行為人按照一般人的正常經驗,並且有合理理由相信其行為不會發生危害結果,則不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一種歸責原則。刑事信賴原則的目的,在於保護行為人的善意,避免對無過錯的行為人進行過度懲罰。

刑事信賴原則的適用條件,包括:
  • 行為人必須是按照一般人的正常經驗行事。
  • 行為人必須有合理理由相信其行為不會發生危害結果。
  • 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沒有故意或過失。
刑事信賴原則的適用範圍,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 行為人按照法律規定或合法的行政命令行事,但其行為造成了危害結果。
  • 行為人按照他人合法的指示行事,但其行為造成了危害結果。
  • 行為人按照一般人的正常經驗,並且有合理理由相信其行為不會發生危害結果,但其行為造成了危害結果。
刑事信賴原則的適用效果,是行為人對其行為造成的危害結果不負刑事責任。

刑事信賴原則的例外情形,包括:
  • 行為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其行為會發生危害結果。
  • 行為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其行為違反法律規定或行政命令。
  • 行為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其行為會造成危害結果,但仍然故意實施。
刑事信賴原則是一種有利於刑事正義的歸責原則。在實際運用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 行為人是否有合理理由相信其行為不會發生危害結果,應當根據具體案件的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 刑事信賴原則不應當作為逃避刑事責任的藉口。
以下是一些刑事信賴原則的具體例子:
  • 甲是一名醫生,按照醫學常規對乙進行了手術,但手術過程中發生了意外,導致乙死亡。在這種情況下,甲可以主張刑事信賴原則,免除刑事責任。
  • 丙是一名警察,按照上級指示對丁進行了逮捕,但在逮捕過程中丁死亡。在這種情況下,丙可以主張刑事信賴原則,免除刑事責任。
  • 丁是一名司機,按照交通規則行駛,但在行駛過程中發生了交通事故,導致戊死亡。在這種情況下,丁可以主張刑事信賴原則,免除刑事責任。
 
E

Ethelyn

Guest
刑事信賴原則是指在刑事法律中,當行為人在實施某種行為時,可以合理地依賴被害人或第三人也會採取適當行動的原則。這種信賴必須是相當合理的,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導致了某種結果的發生,他就不必對該行為的結果負責。刑事信賴原則的概念最初是用於交通事故領域,但後來也逐漸應用於其他社會分工活動。

信賴原則的概念:
  • 信賴原則最早源自德國判例,它指的是行為人在實施某種行為時,可以合理地信賴被害人或第三人也會採取適當措施,如果這種信賴是相當合理的,那麼行為人就不必對過失負責。
  • 信賴原則最初主要應用於交通事故領域,例如在道路交通方面,行為者可以合理地信賴其他駕駛者會遵守交通規則,因此在合理速度範圍內駕駛車輛時,不必過分擔心其他駕駛者的行為。
  • 信賴原則的理論基礎源自於"可容許之危險"和"危險分擔"的法理,即為了實現對社會有益的目標,允許在社會生活中已付出必要注意的人所進行的必要危險行為,並且允許行為人實施必要的危險行為的原因在於信賴其他參與者也會採取適當的行動。
信賴原則的界限:
  • 在涉及分工合作的情況下,可以討論信賴原則的適用性,但並非所有的分工都能主張信賴原則。例如,在責任分散的情況下,如果多個行為人對風險都有註意和檢查的義務,那麼這種分工合作並不是為了有效分配風險,而是為了更全面地保護法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不能主張信賴原則來免除責任。
  • 另外,如果錯誤的行為人的錯誤與結果有因果關係,也不能主張信賴原則。例如,如果錯誤的行為人在其他人的違規事實已經非常明顯的情況下,同時有足夠的時間採取適當的措施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那麼他不能依賴他人會遵守交通規則來免除自己的責任。
 
留言

桃園iPhone維修貓尿除臭劑

若您希望獲取更多相關資訊,敬請加入掌握最新法律資訊!
官方LINE台灣法律論壇[臉書社團]